跳到主要內容區

今日天氣

PM

2.5

...

:::

草屯簡介

草屯沿革

草屯鎮舊名草鞋墩,昔時因盛產草鞋而聞名;本鎮位居南投縣交通要衝,境內山明水秀,氣侯溫和,物產富饒,民風樸實。

【自然環境】

草屯鎮東西細長,南北狹窄,北隔烏溪與台中市霧峰區相望,東與國姓鄉毗鄰,南與南投市、中寮鄉相連,西與彰化縣芬園鄉連接,幾似一橫置矩形。境內無高山,一年四季氣候溫和,無季節風。

【沿革】

草屯鎮往昔為洪雅平埔族(Hoamya)、阿里坤支族(Arikun)、北投社(Tausabata)之領域。漢人在鎮域具有規模之拓墾,肇始於入清之後。以洪、李、林、簡四大姓族人為主流。其開墾之方向,大約自西向東,概溯溪谷而上。日据初期分草鞋墩區、新庄區、土城區,民國二十七年升格為草屯街,民國三十四年台灣光復改為草屯鎮。

古早草屯鎮

一是認為明末鄭成功率軍征番,駐軍於此,兵士丟棄舊草鞋成堆,故名草鞋墩的由來圖片一是鄭經說,然有以國姓即鄭經一說,即因鄭經所征斗尾龍岸番,伊能嘉矩認為可能是北港溪上游之泰雅族;連雅堂認為大甲溪以北生番等,迄今不明其社址,故此說缺乏確鑿史證。

一是乾隆末年的抗清領袖林爽文,兵敗退入內山時,途經此地,因黨眾棄置草鞋而得名。

一是挑夫、商旅說,凡乾嘉年間,入墾土城平原者;道光至日據初,往返埔里盆地之商旅、挑夫,莫不以草屯為出入要道。因在此休憩、補給、換草鞋,以其成墩故名。

草屯形象-草鞋墩

草屯形象

紅色圓型:
代表人民生氣蓬勃、奮發圖強、精誠團結、百業欣欣向榮。

稻穗:
代表草屯鎮水稻田廣大、土地肥沃,以水稻為主要農作物,產量豐富、品質 優良。

三角形草鞋土墩:
代表草屯鎮舊地名「草鞋墩」。草屯鎮市區,因位於盆地東緣山麓,昔日為出入內山之拓墾者、挑夫、商旅之門戶,為換棄新舊草鞋之地,日積月累,草鞋成墩,故得稱。

:::
回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