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宗教信仰

清康熙以降,大陸沿海居民為旱洪天災所侵襲,民不聊生,致甚多飢民只得違反渡海禁令,毅然扶老攜幼航向台灣,以尋立身安家之所,之前耳聞台灣蠻煙瘴雨,瘟疫蔓廷,也經常發生旱澇、地震等天災,再加上人為之番害不斷,官不保民,是危機四伏,居不得寧之地方 。

  先民們只能身帶家鄉寺廟之香火為護身符,祈求在異鄉能建立家園。待其到了落腳之地方,便將香火掛在田寮或供於居室等,朝夕膜拜,如拓墾順利,人畜平安時,皆歸功於神明保佑,始醵資建立小祠,以謝神恩,再經過多年之努力,環境改善,生活漸告安定之後,乃將小祠再整修,而愈修格局愈大,一如原鄉之廟模,年久變聚落居民之信仰中心,此模式是台灣草萊初闢,斬除荊棘初期普遍的做法。然而如登瀛書院自道光二十八年(1848)創建迄今,雖經四次大修,卻依然保持原貌,是唯一例外。

南埔陳府將軍廟至於本鎮之廟宇設施,大體可分為四期。第一期為雍正至乾隆初葉,漢人入墾初期,其規莫因陋就簡,即可謂廟宇萌芽期。第二期為乾隆二十四年創設南投縣丞以迄嘉慶年間,開拓事業大有進展,形成聚落,為廟宇奠基期。第三期為道光、咸豐年間,承前期之餘勢,漢人社會已臻發展,廟宇到處林立,盛極一時,即可謂發展期。第四期為同治、光緒年間,民生穩定,經濟改善,大力整修廟宇外,基督教也傳入本鎮,致使宗教跡象愈趨多元複雜,為此期之一大特色,即可謂之推廣期。本鎮目前登記廟宇計有56座,教堂計冇3座。各廟宇皆有其熱鬧慶典活動;如每年農?315日敦和宮會舉行「歡樂寒單慶財神」活動已成為南投縣宗教文化系列活動代表之一。

登贏書院敦和宮目前本鎮境內,依據台灣省通志及南投縣文獻叢輯所刊載創建於清代者,計十六座,其原始建材以土埆為牆、薄瓦為頂,其格局均為三開間正殿,有拜亭者就有龍柱,正殿內樑柱皆有彩繪或雕刻,屋頂加予繁複之剪黏,故予人華麗豐富之感,呈現大陵原鄉傳統建築之風貌。

廟宇除了淨化及安定人心之功能外,亦?藏許多傳統文化,尤其是建築物之特殊形制格局及技術,無不顯示每個年代人類之精神及智慧,是傳統文化資產中的寶藏,也是提供後人學習研究最佳的範本。

本鎮廟宇教堂建於前清計有十七座,明細一覽表

編號 名稱 位置 創建年代 主祀 建物構造 備考
1 登瀛書院 新庄里 道光28年(1848) 文昌帝君 傳統廟宇式 國家三級古蹟
2 龍德廟 碧峰里 乾隆50年(1785) 保生大帝 傳統廟宇式  
3 保安宮 碧洲里 乾隆3年(1738) 吳府王爺 傳統廟宇式 逄多次洪水未移
4 陳府將軍廟 南埔里 乾隆50年(1785) 陳將軍 傳統廟宇式  
5 朝陽宮 北投里 嘉慶2年(1797) 媽祖 前後殿  
6 慶安宮 北投里 嘉慶10年(1805) 媽祖 傳統廟宇式  
7 敦和宮 敦和里 嘉慶21年(1816) 玄壇元帥 現代大樓式 又名財神爺廟
8 永和宮 中原里 光緒3年(1877) 輔信將軍 傳統廟宇式  
9 敬天宮 坪頂里 同治元年(1862) 媽祖 傳統廟宇式  
10 平山宮 坪頂里 同治9年(1870) 媽祖
五顯大帝
傳統廟宇式  
11 紫微宮 上林里 同治10年(1871) 玄天上帝 傳統廟宇式  
12 致興社 北投里 光緒9年(1883) 王爺
太子爺
傳統廟宇式  
13 集南宮 南埔里 光緒3年(1877) 太子爺 傳統廟宇式  
14 紫雲宮 雙冬里 明治39年(1906) 中壇元帥 傳統廟宇式  
15 七將軍廟 新豐里 乾隆10年(1745) 七將軍 傳統廟宇式  
16 福德祠 北投里 乾隆50年(1785) 福德正神 小廟宇型  
17 草屯基督教會 玉峰里 光?26年(1900) 耶蘇基督 洋式  

清康熙以降,大陸沿海居民為旱洪天災所侵襲,民不聊生,致甚多飢民只得違反渡海禁令,毅然扶老攜幼航向台灣,以尋立身安家之所,之前耳聞台灣蠻煙瘴雨,瘟疫蔓廷,也經常發生旱澇、地震等天災,再加上人為之番害不斷,官不保民,是危機四伏,居不得寧之地方 。

  先民們只能身帶家鄉寺廟之香火為護身符,祈求在異鄉能建立家園。待其到了落腳之地方,便將香火掛在田寮或供於居室等,朝夕膜拜,如拓墾順利,人畜平安時,皆歸功於神明保佑,始醵資建立小祠,以謝神恩,再經過多年之努力,環境改善,生活漸告安定之後,乃將小祠再整修,而愈修格局愈大,一如原鄉之廟模,年久變聚落居民之信仰中心,此模式是台灣草萊初闢,斬除荊棘初期普遍的做法。然而如登瀛書院自道光二十八年(1848)創建迄今,雖經四次大修,卻依然保持原貌,是唯一例外。

南埔陳府將軍廟至於本鎮之廟宇設施,大體可分為四期。第一期為雍正至乾隆初葉,漢人入墾初期,其規莫因陋就簡,即可謂廟宇萌芽期。第二期為乾隆二十四年創設南投縣丞以迄嘉慶年間,開拓事業大有進展,形成聚落,為廟宇奠基期。第三期為道光、咸豐年間,承前期之餘勢,漢人社會已臻發展,廟宇到處林立,盛極一時,即可謂發展期。第四期為同治、光緒年間,民生穩定,經濟改善,大力整修廟宇外,基督教也傳入本鎮,致使宗教跡象愈趨多元複雜,為此期之一大特色,即可謂之推廣期。本鎮目前登記廟宇計有56座,教堂計冇3座。各廟宇皆有其熱鬧慶典活動;如每年農?315日敦和宮會舉行「歡樂寒單慶財神」活動已成為南投縣宗教文化系列活動代表之一。

登贏書院敦和宮目前本鎮境內,依據台灣省通志及南投縣文獻叢輯所刊載創建於清代者,計十六座,其原始建材以土埆為牆、薄瓦為頂,其格局均為三開間正殿,有拜亭者就有龍柱,正殿內樑柱皆有彩繪或雕刻,屋頂加予繁複之剪黏,故予人華麗豐富之感,呈現大陵原鄉傳統建築之風貌。

廟宇除了淨化及安定人心之功能外,亦?藏許多傳統文化,尤其是建築物之特殊形制格局及技術,無不顯示每個年代人類之精神及智慧,是傳統文化資產中的寶藏,也是提供後人學習研究最佳的範本。

本鎮廟宇教堂建於前清計有十七座,明細一覽表

編號 名稱 位置 創建年代 主祀 建物構造 備考
1 登瀛書院 新庄里 道光28年(1848) 文昌帝君 傳統廟宇式 國家三級古蹟
2 龍德廟 碧峰里 乾隆50年(1785) 保生大帝 傳統廟宇式  
3 保安宮 碧洲里 乾隆3年(1738) 吳府王爺 傳統廟宇式 逄多次洪水未移
4 陳府將軍廟 南埔里 乾隆50年(1785) 陳將軍 傳統廟宇式  
5 朝陽宮 北投里 嘉慶2年(1797) 媽祖 前後殿  
6 慶安宮 北投里 嘉慶10年(1805) 媽祖 傳統廟宇式  
7 敦和宮 敦和里 嘉慶21年(1816) 玄壇元帥 現代大樓式 又名財神爺廟
8 永和宮 中原里 光緒3年(1877) 輔信將軍 傳統廟宇式  
9 敬天宮 坪頂里 同治元年(1862) 媽祖 傳統廟宇式  
10 平山宮 坪頂里 同治9年(1870) 媽祖
五顯大帝
傳統廟宇式  
11 紫微宮 上林里 同治10年(1871) 玄天上帝 傳統廟宇式  
12 致興社 北投里 光緒9年(1883) 王爺
太子爺
傳統廟宇式  
13 集南宮 南埔里 光緒3年(1877) 太子爺 傳統廟宇式  
14 紫雲宮 雙冬里 明治39年(1906) 中壇元帥 傳統廟宇式  
15 七將軍廟 新豐里 乾隆10年(1745) 七將軍 傳統廟宇式  
16 福德祠 北投里 乾隆50年(1785) 福德正神 小廟宇型  
17 草屯基督教會 玉峰里 光?26年(1900) 耶蘇基督 洋式  
:::
回最上方